
- 時間:2023-11-13 15:11:48
- 小編:zxfb
- 文件格式 DOC



總結能夠幫助人們挖掘問題背后的本質,找到解決困難的有效方法??偨Y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接下來是一些范文供參考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一
數(shù)學的起點是培養(yǎng)學生以數(shù)學的眼光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在課開始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然后猜猜我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然后拋出問題,問:新聞聯(lián)播是什么時候開始播放的,有的說是晚上7時,有的說的19時,然后讓學生討論晚上7時和19時的關系,引出24時計時法。這樣的引入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調動了學生學習24時計時法的積極性。為學習接下去的內容打下了基礎。
在學生初步接觸24時計時法后,教師設置了一系列富有啟示性的問題:如出示19時后問學生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計時法;為什么用這樣的計時法;什么是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有什么區(qū)別等等,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狀態(tài),把學生學習的權利真正的交給了學生。
在學生了解了24時計時法后,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24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24時的過程:讓我們一起來度過這一天吧。0時,夜靜悄悄的,同學們這時都早已經進入了甜蜜的夢鄉(xiāng)。(時針繼續(xù)移動)天漸漸的亮了,這時我們也該起床上學了?!@樣邊演示邊講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24時(一天)的過程,而且讓學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時計時法。
在計算經過時間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可以打破教材,放手讓學生自己課前先去調查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在教學時先讓學生戰(zhàn)士自己的調查結果,然后計算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播放的時間,這樣計算經過時間這一教學內容就在學生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解決了。同時還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shù)學,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樹立起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的意識。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二
本節(jié)課開始通過讓學生猜新聞聯(lián)播,直接引入“時刻”這一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再通過晚上7時就是19時,讓學生初步感知12記時法和24記時法所分別表示的時間概念。然后讓學生查找電視報來加深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不是教師指定時刻,而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的時刻,因為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時刻體驗的比較深刻,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由一個“先猜后說”的環(huán)節(jié),變教師的生硬的教給知識,為學生有機的生成認知,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為進一步認識24時記時法,開發(fā)了豐富而鮮活的教學資源。再通過觀察、辯論、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感知24時記時法,在交通、郵局、商店等行業(yè)的廣泛應用。并把創(chuàng)造的權利還給學生。師生互動撥鐘盤,直觀形象讓學生感知24時即是第二天的0時。幫助學生理解了分界點,也為認識鐘面的分界點奠定基礎。
最后,設計一些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相互轉化的練習,鞏固新知,練習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養(yǎng)成合理分配時間的好習慣,并通過最后一道春游計劃題目,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并為下節(jié)課作了良好的鋪墊。
不足:
1、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嘗試過程之后的小組討論,沒有給學生之間思維相互的碰撞的機會,學生的集體智慧沒能得到激發(fā)。
2、課堂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充分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此處欠缺。
總之,今后在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從觀念、教學策略到具體的方式、方法都應發(fā)生變化。不僅考慮怎么教和怎樣教的問題,而且還思考為什么教的問題。教學角色發(fā)生變化,由“教”轉向“導”的方向。更強調教師去指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我由于以往的定勢,有時也覺得無所適從,但我正在努力地去做。通過這樣反復的訓練,相信我的學生主體意識會加強;知識面會拓寬;學習意志會得到鍛煉,情感會得到豐富;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做到“高指導”,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再次,要善于挖掘教材,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生活實踐中領悟數(shù)學,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三
24時計時法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采用,學生并不陌生。但是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學生較難體會到。在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課一開始,我通過讓學生觀察鐘面所顯示時刻、猜猜老師此時在干什么?切入普通記時法,使學生認識到我們平時口頭所描述的時間實際就是普通記時法,什么是普通記時法呢?普通記時法就是時針走到幾時,就說幾時,然后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時間的限制詞來區(qū)別不同的時刻。這樣,不僅深刻認識了普通記時法,并為24時記時法的學習作好了充分的鋪墊。
時間單位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得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24時計時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說出課本每一幅圖是幾時,小朋友在干什么?結合問題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在這一時間在做什么,動手撥一撥感受24時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經歷、感受了24小時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正確認識24時計時法的教學目的。
平時教學中,面對學生,我很注意老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會的堅決不講,學生一知半解的,耐心指導,學生不理解的,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他們探索解決,力爭在學生心目中建立幫他們解疑答惑的好幫手形象。同時,運用教師教學語言的魅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后獲取成功。
總之,這節(jié)課達到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的教育目的,不足之處:課堂練習時間不充足。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四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低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的認識了時、分、秒并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積累相關的知識。同時時間單位是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24時計時法在郵電、交通、廣播、商場等部門被廣泛采用,學生也并不陌生。但是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為什么要用這種計時?如何口算經過的時間等卻是學生較難體會到的。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開課時,采用學生喜歡的商場購物,觀注營業(yè)時間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發(fā)現(xiàn)24時計時法。在教學認識24時計時法的形成時,讓學生跟著時針的變化聯(lián)想一天的生活是怎樣進行的,從而體會到一天時針要走兩圈,每圈走12小時,自然而然的理解到了24時計時法的產生。接著讓生結合生活情境進行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互換,比較、發(fā)現(xiàn)使用24時計時法的優(yōu)勢,并掌握兩種計時方法的轉換方法。
抽象的時間單位的學習,無疑讓孩子在理解上存在著一定得困難。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24時計時法。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從0時到24時的這一過程,讓學生清晰的理解了它的產生。同時輔助用鐘表模型教學具,讓學生觀察鐘面時針的走動,以及動手操作經歷撥一撥的過程,在觀察中進一步體會外圈和內圈的數(shù)的關系,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理解24時計時法。在教學計算經過時間時,通過觀察鐘面和直觀演示,讓學生能對經過的時間進行口算,線段圖的教學讓學生對時刻和時間的區(qū)別有所體會。
教學后發(fā)現(xiàn)本課學生在計算經過時間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計算前,沒有仔細觀察給出的計時方法,沒有統(tǒng)一計時方法,從而導致用兩種計時法混合計算造成出錯。
2.計算從第一天某刻到第二天某刻的經過時間時,不理解應先將第一天經過的時間算出再加上第二天經過的時間。而是直接用第二天的結束時間去減第一天的開始時間,從而導致出錯。這些是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應該幫助著重理解的地方。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五
24時計時法的認識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難點,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發(fā)現(xiàn)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轉換規(guī)律,并能正確的轉換。在此之前學生接觸的都是普通計時法,之前學習的關于時間的知識也都是普通計時法的內容。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產生混淆、并且學的輕松,需要我好好思考的一個地方。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在教學一開始,我通過導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播放的時刻是幾時,從而由普通計時法引出24時計時法,自然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再利用學生已知知識和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你什么時候睡覺?你還能用不同的計時方法來表示這個時刻嗎?讓學生初步感知24時計時法,為后面學習作鋪墊。
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的,不然很難憑空想出來。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我充分利用電腦鐘面模型這一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回顧一天,通過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段,引導學生自然的用兩種不同計時方法表示同一時刻,教師在適時總結一下。再提出問題,說說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區(qū)別,學生自主探索觀察,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得出結論,這樣可以更好的記住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轉換的過程中,我沒有說清楚普通計時法的表示要寫清楚是上午還是下午,以至于有些學生在有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的時候,沒有在普通計時法的前面標清楚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刻,這點我在下次上課之前要好好的強調一下。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六
24時計時法的認識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難點,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發(fā)現(xiàn)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轉換規(guī)律,并能正確的轉換。在此之前學生接觸的都是普通計時法,之前學習的關于時間的知識也都是普通計時法的內容。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產生混淆、并且學的輕松,需要我好好思考的一個地方。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導入生活化,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在教學一開始,我通過導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播放的時刻是幾時,從而由普通計時法引出24時計時法,自然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再利用學生已知知識和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你什么時候睡覺?你還能用不同的計時方法來表示這個時刻嗎?讓學生初步感知24時計時法,為后面學習作鋪墊。
二、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在探索中求知。
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的,不然很難憑空想出來。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我充分利用電腦鐘面模型這一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回顧一天,通過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段,引導學生自然的用兩種不同計時方法表示同一時刻,教師在適時總結一下。再提出問題,說說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區(qū)別,學生自主探索觀察,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得出結論,這樣可以更好的記住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轉換的過程中,我沒有說清楚普通計時法的表示要寫清楚是上午還是下午,以至于有些學生在有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的時候,沒有在普通計時法的前面標清楚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刻,這點我在下次上課之前要好好的強調一下。
文檔為doc格式。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七
教學中學生對24時計時法也有所了解,但由于人們生活中口頭中常用普通計時法,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習慣于普通計時法。正像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態(tài)去進行教學。因此教學過程中,由于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不夠,沒有找準教學的起點,偏離了教學的難點。
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解決:
讓學生讀后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中,不要急于引導學生探索下一個內容,而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充分的空間交流討論,自己想,同桌說,小組問,全班評,一步一個腳印,使學生建立兩種計時法的聯(lián)系,強化24時計時法的表象。在了解24時計時法的基礎上,通過讀天文館的放映時間表,再次用兩種計時法交流討論同一時刻,借助表盤,直觀地區(qū)別兩種計時法,明確同一個表盤,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這一根本不同,更為主要的讓學生獨立利用表盤,在小組間再次討論交流兩種計時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有些數(shù)學知識需要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知,在從生活實踐中解決,本節(jié)課就需要這樣的教學,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礎,通過書中或舉例中的生活素材進行應用強化,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因為“實踐過的記憶最深的”。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課本上不會,說不清,可是到了生活中卻能應用自如,這就是生活經驗的作用,本課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最為緊密,把同一時刻放到生活實例中用“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聯(lián)系和區(qū)別,學生易于比較,便于理解,是突破重難點的好方法。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八
24時計時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從這樣幾個方面重整教材。
學生對時鐘的認識停留在能看鐘面并讀出那個時刻是幾時幾分,對普通計時法一說并沒有形成概念。以此為起點,在導入時,我創(chuàng)設了通過看時針和分針同時指向12的鐘面,讓學生猜測我此時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師可能在吃午飯,有的猜老師可能在睡覺,多種答案的提出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同一個鐘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兩個時刻,怎樣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誤會呢?學生的生活經驗指導:在12時前加上“晚上”、“中午”等這樣的時間詞就能準確地區(qū)分了。思考:加上時間詞多麻煩呀!能不能不用時間詞也能把時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見過不加時間詞表示時刻的方法。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生活經驗提煉出手機上、電子表上、電腦小票、電視機、營業(yè)時間等地方曾出示的時間,順理成章地引出即將學習的24時計時法。數(shù)學知識往往是以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貼近生活實際。教學中把新知識的生長點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之上,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知識的動機。
一天是從0時開始的,而學生往往因為生活經驗的引導,讓大家誤以為天亮了就是一天開始了。因此我設計了“20xx年新年鐘聲敲響的視頻”,通過主持人的播報理解:0時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一天是從大家甜甜的睡夢中開始的。隨著時針的腳步,在鐘面上走過2圈后,0時——24時浮出水面,其中13時——24時的理解是難點也是重點。學生會習慣性的數(shù)數(shù),對13時的來歷卻頗為費解?!澳闶窃趺聪氲摹遍_啟了學生思考的大門。接著數(shù)下去固然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滲透鐘面上的時刻+12得出13時——24時的方法。在通過課件顯示0時——24時每一個時刻的出現(xiàn),學生便徹底明白了24時計時法的來歷,此時重新揭示并理解課題。
生答:第一個表表示前半天的時刻(時針第一圈走的時刻),第二個表表示后半天的時刻(時針第二圈走的時刻);普通計時法要用時間詞區(qū)分,24時計時法不用時間詞;普通計時法用的數(shù)是1——12,重復了一次,24時計時法是用0——24,分別只用了一次;第一個表(前半天)只是一個有時間詞一個沒有時間詞,數(shù)一樣,第二個表(后半天)數(shù)不同但24時計時法都是用普通計時法的數(shù)加上了12……諸如此類的發(fā)現(xiàn),學生能找到很多。而所有的發(fā)現(xiàn)都是為了突破兩種計時法的轉換。在學生的主動探究、體驗過程后,所有的發(fā)現(xiàn)都是那么有價值。此時師指著表格小結并板書轉換方法:加減時間詞,加減12。至于為什么要互換,學生們可能也會問到,因為國際通用的是24時計時法,而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是普通計時法,所以為了更好的理解不易出錯、計時準確的24時計時法,活學活用,學以致用,轉換的學習很有必要。當某個場合出現(xiàn)了一個24時計時法的時刻時,腦袋中必然要快速地反應出那個時刻是白天或黑夜,以至于不會造成時間誤差。
“你喜歡哪種計時法?為什么?”則是體現(xiàn)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與選擇,關注人文素養(yǎng),兩種計時法各有所長。
本節(jié)課還有幾個方面是我極待加強的:首先是語言功底,一節(jié)課下來,我的語言廢話太多,顯得羅嗦。其實是知識點過渡不夠自然,提問指向性不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提醒自己這些短處,爭取上出更好的課。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九
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使我深深認識到在《24時計時法》的教學中,常常遇到同學們普遍存在著認識上模糊、應用上糊涂,以至在時間的計算問題上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在上完這一課后,看到同學們的表現(xiàn),覺得效果不是很理想,回想這一節(jié)課教學過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本課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和發(fā)現(xiàn)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我抓住重點來進行教學,由學生得出結論,發(fā)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個練習,由淺入深,解決方法也多樣,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發(fā)散的空間。而且從學生感興趣的節(jié)目預告單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更是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在評價上,我能及時給與適當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也激發(fā)了。
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從備課的角度看,備學生備得不夠充分。學生在理解24時計時法上還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很快辯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對于這方面,我要多加努力,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十
1、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根本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推出簡易的計算方法。
1、導入趣味化,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一開始就讓學生猜一猜鐘面上顯示的9時老師可能在干什么,在矛盾中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xù)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重視理解數(shù)學思想,教給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后,教給學生歸納的方法,并及時進行表揚: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加以概括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本領。)。
3、數(shù)學生活化。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為練習內容,進行2種不同計時法的轉換練習。讓學生能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shù)學。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樹立起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的意識。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十一
《24時計時法》是學生在學完時分秒后學習的,因為時間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因此上完《24時計時法》一課后,看到同學們的表現(xiàn),再看一看檢測的結果,回想這一節(jié)課的全過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以后教學中值得借鑒地方。
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有數(shù)學,到處存在著數(shù)學思想,關鍵是我們教師能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數(shù)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這節(jié)課我在導入前先問學生:你每天從早到晚都干些什么?這樣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先引出普通計時法,然后觀察電視節(jié)目預告說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時間?用學生非常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預告表,引導學生說出在生活中還會用到另一種計時方法,即24時計時法。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學生初步對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有了很好的認識。
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變靜為動,用活動的鐘面,將24時的形成這個難點突破。激發(fā)學生發(fā)言樂趣。課堂中,課件的使用特別是那個一晝夜鐘面變化過程(隨著鐘面的變化,夜色星星月亮逐步變淡,太陽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的過程),加深了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降低認知難度。
在練習上我采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火車票上的時間,銀行門上的營業(yè)時間,公路上小汽車的禁止通行時間等,讓學生知道數(shù)學無處不在,處處要用到數(shù)學。把新知識的應用,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不覺得這是一種負擔,而把它看成自身的需要,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生活應用練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1、從備課的角度看,備學生備得不夠充分。學生在理解24時計時法上還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很快辯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對于這方面,我要多加努力,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
2、課件制作上有錯誤,課件演示鐘表時速度快了學生沒看清楚,以致影響下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思考討論交流活動。
3、學生活動時給予活動的時間不足。
4、練習的難易程度要針對不同學生分層設計,練習要加強對比性,讓學生在對比中產生疑問從而加深理解與區(qū)別。
5、努力把課堂變成學生快樂參與的課堂,課堂上學生注意不集中時師應及時用語言引入教學活動,切實演好自己組織者這一角色。
總之,這節(jié)課的收獲還是不少的,結合自己的反思,在課后給學生在難點重點上又補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學生,關注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十二
教學一開始,我通過龜兔賽跑的故事,使學生發(fā)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出現(xiàn)把時間搞錯的情況,該如何避免呢,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一種探究的欲望,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在引入24時計時法時,我采用讓學生學生寫出自己的作息時間的方法。這時候有的學生采用普通計時法,有的采用24時計時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同伴于自己不同的計時法,不禁充分尊重了學生,還給了學生一個相互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這樣,學生不僅對新知識不感到陌生,還會對其產生極大地興趣。在練習上,我也考慮到數(shù)學的生活化,如看電視節(jié)目,讓學生說出另一種計時方法。
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1日=24時,感受一天時針要走兩圈。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下,讓學生思考“鐘表外面的數(shù)表示什么?它和圈內的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讓學生獨立分析,得出結果。
總之,這節(jié)課的設計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橋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24時計時法教學反思篇十三
24時計時法是在學生認識了鐘表,知道時、分、秒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知識,我認為我能在一節(jié)課就讓學生很容易掌握這部分知識,結果并不盡人意,不僅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在理解、表述的過程中產生混淆,還在簡單的時間計算上出錯很多。究其原因,我覺得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24時計時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上,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計時法的影響,所以造成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2、我把信息窗1的兩個紅點標示的問題放在一節(jié)課中進行教學,教學時把時間的計算當成了教學的難點,結果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但沒有掌握時間的計算方法,而且連兩種計時法的轉化方法也沒掌握。
3、沒有跟學生講明兩種計時法的意義,也沒有對兩種計時法進行對比,所以造成學生兩種計時法的混淆。
4、課堂中教師講得較多,學生進行操作的時間過于倉促,也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
5、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沒有使學生掌握實際的計算技能,特別是時間單位的換算,也就是時與分的借位和進位問題。雖然學生把1時=60分記得很熟,但在具體計算時,時與分之間的借位和進位是借一當60,夠60進一。換算技能沒有給同學們講明白,寫清楚。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2023年二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教學計劃人教版(優(yōu)質9篇)
- 最新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匯總19篇)
-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主動辭職(精選10篇)
- 畢業(yè)音樂會主持詞(模板18篇)
- 最新初二歷史教案簡案(大全10篇)
- 2023年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計劃及考核(大全10篇)
- 微電影拍攝策劃書(優(yōu)秀9篇)
- 最新教師崗位練兵總結報告(優(yōu)質10篇)
- 最新減負工作總結(精選11篇)
- 司法鑒定申請書(實用8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