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7 22:56:09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總結工作心得,發(fā)現提升自己職業(yè)素養(yǎng)的突破口。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需要我們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對過去的事情進行回顧和梳理。以下是一些旅游達人整理的旅游攻略,分享給大家參考。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一
王充論衡中(公元83年),有一有趣的日月對於恒星位置的退行運動(葛洪抱樸子,曾引述之)。墨子似乎曾在更早時,言此事(見墨子第35卷及梅貽寶著作)。
墨經中有關此主題的命題,如言位置的移動,其“經下”有云:
“宇進無近,說在敷?!苯浾f下:“傴宇不可偏舉字也。進行者,先敷近,後敷遠者?!?/p>
言移動期間,其“經下”有云:
“行循以久,說在先後?!苯浾f下:“行者,必先近而後遠。遠修近修也,先後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p>
言運動,其經上有云:
“動或從(縱)也?!苯浾f上:“動偏祭從者,戶樞免瑟?!?/p>
這一條,可真是企圖討論“圓”的運動的遺跡。
這些天體運行於剛風之上,則球可能亦會運行。不少古時中國人如此推想。但他們所想的不是“旋轉”,而是“游移”、進退。這是那“地有四游”說。其大意如上述墨經所言。這必然是相當古邃之說。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二
轉眼間,又到了2045年,我已經是一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了,我的最大發(fā)明是氣球桌椅。
氣球桌椅這項發(fā)明是由氣球比較不容易讓人受傷的原理來制作的。氣球桌椅的結構是這樣的:氣球做的桌板,上面有一些神奇的按鈕,這些按鈕可以根據課程表來知道下一節(jié)是什么課,然后冒出下一節(jié)課的名稱,只要那個小朋友點一下那個名稱,那節(jié)課的用品就會冒出來,要是點下一其他按鈕,桌椅就會按照你的指令來變化,桌腳可以上下伸縮,椅子當然也是氣球做的,時不時調皮的孩子已經把椅當碰碰車玩了。由于椅子有飛行裝置,所以在小朋友的手中,這種桌椅就是玩具,原來那些追逐打鬧的小朋友總在教室里跑來跑去,很容易就會被桌子弄傷,現在有了這種桌椅,就不會發(fā)生類似的倒霉事情了。
氣球桌椅不但功能多,它的外形也很美觀呢!桌板是藍色氣球做的,上面有各種可愛的卡通人物,有紫色的桌腳,還有一個配套的粉色紅椅子,上面有符合男女生喜好的邊緣。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三
去年夏天,我去縣城二姨家過暑假。在那段時間里,我發(fā)現了一個有關花的秘密。
那天傍晚,我寫完了作業(yè),就到外面去溜達溜達。太陽也不是那么火辣辣了,斜掛在天邊,還時不時吹來陣陣涼風,路旁的花朵也恢復了精神,仿佛在向我點頭微笑呢。瞧,它們的臉蛋兒多誘人:有黃色的,有紅色的,有紫色的,有白色的,有藍色的……咦?這么多花,怎么就沒有一朵是黑色的?找來找去,就是沒有。我很疑惑,難道真沒有黑色的花兒?這一整天,我像丟了什么東西似的,這個疑問一直壓在心口。
第二天,我去河邊繼續(xù)找,仍然失望而歸。突然,我眼睛一亮,對!問問二姨,她讀的書多,知識豐富,也許她知道其中的奧秘。
我來勁了,急切地回到二姨家?!岸?,二姨——”我的呼喊聲吵醒了正在午睡的二姨。二姨問我什么事,我連忙把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二姨頓了頓,笑著說:“噢,我還以為什么事呢。”然后幫我查閱資料,原來經科學研究發(fā)現,花的顏色和花里含的花青素有直接關系。當花青素和植物中的銅、鐵、鈷、鉬等不同的金屬元素結合后,就像經過調色板調了色一樣,花瓣就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不過呢,很遺憾,它們調不出純黑的顏色,所以沒有純黑色的花。
“啊!原來是這樣啊。下次我也可以向同學們解釋為什么沒有黑色的花兒了?!蔽腋吲d極了。
二姨說:“王明啊,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聽了阿姨的夸獎,我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接著說:“能去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很好,但還要動腦筋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比如,你可以查書,或者上網搜索啊。這樣你才能不斷地進步。你說是不是?”
聽了二姨的這番話,我感覺收獲真多,不僅僅知道了花兒為什么沒有黑色,我還知道了下次再有疑問除了請教別人還可以上網、查書。二姨不但“授我以魚”,還“授我以漁”——這話也是我剛從書上學來的哦。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四
我原本是一個不會發(fā)現的人。可是現在,我有一個非常稀奇古怪的發(fā)現。這東西,得到初中,甚至高中才能學到。我9歲的時候就發(fā)現了,夠厲害吧!我那么快就知道是大氣壓力大,還是水壓大。而且這些都是我自己獨立發(fā)現到的。
聽完這些話,你絕對會忍不住會哈哈大笑。你想笑就笑吧,反正你用笑又不能發(fā)現到像我這樣偉大的東西。這事兒還得從頭講起。
我的發(fā)現起始于在水下遨游與用飛機在空中“飛翔”。我曾經在《殺人風暴》里面認識了氣壓是什么。我也常常像馬德堡市長做的舉世聞名的“馬德堡試驗”一樣,讓兩個杯子牢牢的吸在一起。結果導致杯子破掉,我自己則被家長痛罵一頓。坐在飛機上,我隱隱約約感覺到一點點壓力。但是在游泳時,我下潛得越深,耳朵就會越痛。我想來想去,大概水里也有像大氣壓一樣的水壓吧。我以前看別人玩神奇寶貝里的水壓就是這個吧,我現在想起來還心有余悸。面對這種種疑惑,我決定去問我的媽媽,讓她來解答這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不錯,我的兒子也會善于發(fā)現了?!眿寢屬潎@地說。
“您趕快告訴我水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啦,甭在賣關子了?!蔽业炔患傲恕?/p>
“水壓也就是水里的壓力嘛,你以前看動畫片難道沒有看到‘水刀’嗎?那就是利用水壓的力量來切割比較厚的鋼板,他的能耐絲毫不比金剛石刀差喲!”媽媽滔滔不絕。
“那氣壓和水壓那個更大呢?”
“天機不可泄露?!眿寢尮首魃衩亍?/p>
我要是沒法完成我的意愿,就會想方設法的完成。我絞盡腦汁地想,終于想出了一點眉目。往水下下潛一步,就會增加許多壓力。我的發(fā)現竟是那么的簡單明了,我為我這種“天賦”而感到自豪。
一次早餐時間,我終于可以請教我們家的“萬事通”——我的爸爸我的那個奇妙的發(fā)現。
“其實壓力的大小是取決于它的密度大小,水的密度比空氣大,水壓就比氣壓大了?!卑职滞晟屏宋业陌l(fā)現。
正如羅丹所說的: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美的眼睛。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五
教學目標:
2.引導學生理解文明對話的作用、必然性,自覺地成功地進行文明對話。
3.了解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以及深遠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本文思辨性較強,推導過程嚴密,須著重引導。
2、領會學習作者超越民族情感之上的真正的人文情懷。
教學方法:質疑討論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質疑激趣)。
提問:什么叫中東,遠東,近東?
明確:這幾個政治地理概念是歐洲中心論的產物。14、15世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首先在歐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國家,迫切要求向外擴張殖民地,富庶的東方成了它們攫取海外財富的首選目標。16、17世紀起,歐洲列強開始向東方進軍,它們根據當時掌握的地理知識,按照離自己的遠近,分別把東方不同的地區(qū)稱為遠東、中東、近東。后來這三個概念被國際社會廣泛沿用。這是一種存在于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偏見。1934年,當時有三個中國留學生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進修生物化學,其中有一人叫魯佳珍,跟李約瑟交往十分密切。這三人在留學期間,向李約瑟介紹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使李約瑟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有了全新的認識。后來,李約瑟又來到中國,結交了我國科技界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并得到了他們的幫助。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于1954年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
《發(fā)明與發(fā)現的國家》是李約瑟博士科技史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中的部分內容?!缎蜓浴吩妮^長,課文選取了序言開頭和結尾部分,中間部分被刪去,刪去的這部分內容篇幅很長,主要談了西方人對中國科技和中國文化的“誤讀”。
二、作者簡介:
1、李約瑟(1900―1995),英國生物化學家、科技史專家,國際科學史聯合會主席(1972―1975)。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7卷34分冊)、《用歷史的觀點看待中國傳統(tǒng)的科學》等。本文節(jié)選自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吨袊茖W技術史》是凝聚著李約瑟后半生心血的長卷著作。2、釋題:書的英文名原為“中國的科學與文明”(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請人為中譯本題寫書名時改為現名。在英語中的“科學”(science)與“技術”(technology)有著明確區(qū)別,而且在其論述中也是把“科學”與“技術”、“科學發(fā)現”與“技術發(fā)明”等區(qū)分開的,作者在本書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科學與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進其發(fā)展的內在原因,并非簡單地停留在技術應用層面上。我們應該從作者的原書名去理解他的寫作理念,題目完整地可以說成技術發(fā)明與科學發(fā)現的國家。
三、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2、理清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從科學史研究存在的種種問題,談到研究中國科學與文明的緣由,揭示《中國科學技術史》全書的主題。
第二部分(第2段),介紹了《中國科學技術史》將要著重討論的問題,即全書的主要內容。第三部分(第3、4段),需要公正而客觀地評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貢獻。第3段,批評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研究中的兩種傾向。第4段,在當今世界,對于其他民族的成就應該給予應有的了解與贊賞。第四部分(第5段),批評歐洲中心主義,應該共同賞識、縱情歌唱各個民族在科學發(fā)展中所作出的貢獻。
四、文本研習。
1、李約瑟是一位英國生物化學家、科技史專家,為什么要研究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呢?由此看出作者是個怎么樣的人?明確:(1)科學史地位――科學史是人類文明史中一個頭等重要的組成部分。(2)最古老而最重要的中國文明對科學、科學思想和技術的貢獻,沒有被人們認識到。(在第一節(jié)中找)李約瑟是一個希望整個世界各國文化不分種族、民族、國別、地域,成為大同世界的人,他是一位懷著中國情結的世界學者,毫無民族偏見、有著國際主義精神和情感的歐洲學者。
板書:緣由?主題。
明確:1、2,17世紀前后中國對于科學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7,在中國的早期社會,為什么科學技術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
8,中國為什么能產生有機自然觀?
從這八個問題中提煉出作者的評價:(1)中國古代科學停留在經驗階段并只有原始論;(2)盡管中國在理論和幾何方法體系方面沒有創(chuàng)造出“希臘奇跡”,但中國在科學發(fā)現和技術發(fā)明的許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較高理論和方法論水平的歐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盡管中國在15世紀以前有著許多科學發(fā)現和技術發(fā)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運用,但中國始終未能創(chuàng)立出“近代科學”
3、作者寫本書的宗旨是什么?為什么?(在文中找有關語句)。
板書:宗旨。
明確:本書的宗旨:求實。因為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研究中有兩種錯誤傾向:一是評價過高,把過多的東西說成是東亞發(fā)明的,例子是陶器制造史教學片中的失誤;一是認為一切重要的科學發(fā)現和發(fā)明都不可能在歐洲以外的地方發(fā)生,否定其他地區(qū)人們的歷史貢獻。例子是兩本科學著作中的失誤。
4、對于其他各民族的科學科技成就應該怎樣看?(在文中找關鍵詞,再連成句。)。
明確:1.是否對現代科學作出貢獻不能作為標準。2.從全球化的觀點出發(fā)人們應該對于其他各民族的成就給予了解生贊賞。3從大同社會的人類理想來公平地看待一切民族的貢獻。
板書:指導思想(大同世界)。
明確:現代科學在歐洲形成是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應該共同賞識、縱情歌唱各個民族在科學發(fā)展中所作出的貢獻。
6、小結: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書序,著重表達自己對于科學技術(科學文明)史,特別是中國科學技術(科學文明)史的觀點:擺脫一切偏見,尊重事實,對中國古代的科學發(fā)現和發(fā)明給予公正的評價。――中國人在許多重要方面有許多偉大的科學技術發(fā)明。在公元3世紀到15世紀之間,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人取得的成就并不為人們熟知了解,當然中國始終未能創(chuàng)立出“近代科學”。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應學習作者擺脫一切偏見,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五、自由質疑。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六
“墨經”的另一組,給我們多一些墨家(約在亞里士多得時期,公元前4世紀末葉)“力”和“重”的思想。我們再強調,只有現存殘篇,和竄改版本,若不多用臆測,就很難估定戰(zhàn)國時明的物理情狀。
在這方面,它談到“力”和“重”如:
《經上》:“力,刑(同形)之所以奮也。”
《經說上》:“力,重之為下,與重奮也。”
也談到“力”的平衡,滑車和天平的思考。如:
《經下》:“絮與枝板,說在薄?!?/p>
《經說下》:“絮有力也,引無力也,不正所絮之止於施?!?/p>
在後一例,假定的是:當開始實驗時,被變動的物重,是掛在比他邊所掛的恒等重,較高一些。
此處所說的,是研究力,加速度和質量間的關系之atwood機械(1780年)的始祖。(參考吳南薰(一)92頁及下文)。如:“力的組合”:
《經下》:“循遇過擢慮不疑,說在有無合與一,或復否,說在拒且然。”經說下,佚失。
由於這命題的簡略及注解(經說)的佚失。很難確定它的意思,如果“矩”字不錯,則墨家是企圖“向量力”(vectoforces)的分析,和力的廠“平形四邊形”等,是否有反應,當視所思考的結構,是否平衡而定。又說:
上古及中古中國的實用工程中,還有許多機會獲得關於合力之經驗和知識。實在說來,在歐洲一直到17世紀,才完全明白這些。而中國早期的氣體動力學發(fā)明的“風箏”,就是這原理的應用。
“四輪車”,古時(墨子)稱“車挽”或“軛”(chariot一yoke)。
中國所用運送重物的古法——四輪車的原理,就是分力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像這樣分支的聯合系統(tǒng),可於現在飛機檢查時見之。這是根據在多處的配件,只作一個的測量,便可記錄一個機翼受不同的應變(strain)的性質。
另外,尚有“自動用車”及“大型車輛”之制造。
前者,據傳聞說載,墨翟曾於公元前4世紀,為其母制造這種自動車?!勺泱@異者,迄公元1115年前後,有一鄭重其事的回教作家發(fā)現,自動車之創(chuàng)制,應歸功於中國人。
後者,特種用途大型車輛之制造,裝輪堡壘用以攻城者,(車童車彭車旁或棚)可追溯至墨子門徒有關筑城術之論文(第八冊442頁)。
“云梯”,古時稱“輲車”。墨經中亦嘗言之:
《經下》:“懸……(余佚)。”
《經說下》:“兩輪高,兩輪為輲,車梯也。重在前,弦其前,載弦其轱而懸重其前,是梯?!?/p>
這是前已提及的滑輪和稱錘的實際應用。
當然,這機械的普通名稱,就是“云梯”。墨子《備梯》篇在云:“云梯者,重器也?!舸耍瑒t云梯之攻敗矣。”墨家了然于云梯之構造與性能,針對之以訂其防御之辦法,是以云梯之攻必敗。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七
關於戰(zhàn)國時代“風箱”之若干識見,系得自意外之來源,即墨子書中有關軍中技藝學之各章。由此可了解公元前4世紀之末,一般戰(zhàn)爭常用爐中燃燒之乾芥菜球及地種植物造成之毒煙,以“風箱”將毒煙吹向攻城之軍隊,或吹入敵坑之開口。如墨子有云:
橐以牛皮,爐有兩瓶,以橋鼓百十。又云:
或灶用四橐,穴且遇,以桔槔沖之,疾鼓橐(即鼓風之箱)熏之。
這二段文字之重要,在於說明在當時交替於二圓筒(或罐)間推拉運動之機械化,似已導人。
“風箱”之用於“毒煙噴射器”。必可溯至公元前4世紀之始,因墨子一書之前數卷亦曾提及。
由此點開始,可知距活塞與汽缸之合成,已非遙遠之事。
《墨子·備城門》云:“轉射機,機長六尺,貍一尺,而材合而為之輥,輥長二尺:中鑿夫之為通臂,臂長至桓,二十步一,令善射之者,佐一人,皆無離?!?/p>
不然,即是指“連弩車”或“車弩”而言(見《墨子·備高臨》篇)。岑仲勉云:“一作軸轉車,車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鐵鉤繩連軸,車行軸轉,引弩持滿,弦掛牙上。弩為七衢,中衢大箭一簇,長七寸,圍五寸,箭筒長三尺,圍五寸,以鐵葉為羽。左右各三節(jié),差小於中箭。其牙一發(fā),諸弦齊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謂之車弩?!?/p>
吾人已知公元前3世紀之墨子信徒工程師,必已熟知阿基米德(墨卿按:墨家早阿氏半世紀之久。)所述平衡原理之大部分。在隨後之備世紀中,此種對杠桿之了解,在中國已善於利用於“弩機”之制造,且?guī)缀鯊氖麓罅可a。
此類機構包括錯綜之彎曲杠桿及掣子;范圍較大,且使用木材者為配重之水斗或桔槔;杠桿壓機,雖非重要,但跳動錘,則構成一種重要應用,且載重之吊舉,常用杠桿之組合。
但在古代杠桿之最精巧應用,不是“弩機”,而是紡織機械,其中杠桿及連桿與踏板結合,包括鉸鏈或活動接頭之使用,形成繁復的連桿機構。
綜觀上述墨子十大發(fā)明與發(fā)現,其實,細而分之,不止此數,蓋以其中含有二種以上者。
我之所以仍以“十”為稱者:一則,“十”是含有多數、完整之意;二則,其中某些部分,容有冥符遙契,比符己意之嫌,若強加刪減,仍不失為“十”之項額也。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八
“墨經”中談到有關“彈道”的力和運動。如:
《經上》:“止,以久(支柱之意,下同)也。”
《經說上》:“止,無久之不止,當牛非馬,若夫過楹?!?/p>
以及也提到“斜面”之理,及“球體的不穩(wěn)定平衡”等。
按“墨經”運動,是由於沒有反抗力。墨家所用的名詞“久”(支柱)應解釋為牛頓第一定律。所謂能改變運動物體永久動態(tài)的力。又說:
這分明在指出:如果沒有這種力,運動就會永遠的不會停止。作者似在試說“非直線運動”,或偏斜運動。嚴格的說,是一“不全是運動的運動”。
這些簡略的片段所遺的資料,其奇特至可使我們相信,假如有較多的墨家物理學者留存,則我們應可獲得一些關於“彈道”的討論,重力的效應等等。
李氏曾惋惜的說:有了墨家學派這些明澈的窺察,其後二千年來,中國歷史上,關於被強迫或自由下落物體運動之討論,竟未有絲毫記載,似是幾乎不可信的事。
“風箏”(即飛鳶或木鳶)之事,墨子一書,其中一節(jié)(墨卿按:系《魯問》篇),可能收自公元前4世紀者,述及墨子對公輸般所制飛鳶之評論:“公輸子削竹木以為昔佳,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私為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也昔佳,不如翟之為車轄。須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戰(zhàn)國時一石,相當於120磅)之重。故所謂巧,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實在的說,在歐洲一直到17世紀,才完全明白關於合力之經驗與知識。但在中國早期的氣動力學發(fā)明的“風箏”,就是這原理的應用。
風箏在中國軍事上之使用,為極久遠之事,更令人驚奇者,乃使用載人之風箏。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九
媽媽要搬辦公室了,這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到她的.辦公室整理東西。有許多資料不要了,我們就它放到碎紙機里碎掉,不一會兒,碎紙機就全身發(fā)熱停止工作了。沒辦法,只好用手慢慢地,細細的,一點一點的撕。
沒有多久,媽媽的手就酸了。“有什么東西能把紙上的字消除掉呢?”我自言自語道。媽媽聽了說:“現在還沒有人發(fā)明這種東西。”我想呀想,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就是制造一臺機器,外表象現在的復印機,把一張寫過字的紙從上面放進去,然后從下面?zhèn)鞒觥:芸炀湍馨巡恍枰淖窒?,只留下空白的紙。這樣不但能把紙上的字消去,它還可以收集不同的墨水呢!可以節(jié)約能源又環(huán)保,還能反復使用,也不象現在這么累了,它的名字叫“多功能褪字機”。如果我真的發(fā)明了褪字機,地球上就沒有那么麻煩了。
這就是我的發(fā)明,媽媽說我真?zhèn)ゴ螅∥乙材転樯鐣髫暙I。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
就“數學”言,中國數學,從來沒有離開過“量”的大小,及專特公理與公設以作推理基礎,去建立理論的幾何學。
而且根據“幾何學原本”的序言,“幾何”二字,系由“量”(magnitude)字意譯而來。并非“cos”的音譯。
就“物理”言,“量”的因素,在墨家是極為重要的,由他們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可見。
墨家在這方面,提出了兩個命題:(一)是不同類不能相比較,不能相加減。如經上云:“異類不吡,說在量?!?經說暫略)這是“物理學”上“量”的定律。
(二)就是五行——金、水、土、木、火,是否相克(勝),主要也在“量”。
如經下云:“五行毋常勝,說在宜?!?注:此處之宜,就是我們所說的“量”。)。
經說下:“五,金、水、土、木、火。離然火鑠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金之府水(但不生水)?;痣x木(但非生自木)。若識麋與魚之藪,惟所利?!币饧词钦f:“火能勝金”或“金能勝火”……。其主因,都是要看“量”的多寡大小來決定約。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一
“零”的發(fā)現,是數學史上的大事之一。
某單位處的數字,如不存在,於處空出一個位置來表示它——即是零或o,自屬當然之處置,這種辦法在公元前4世紀時,就已經完成了。有墨經上“庫,易也?!苯浾f上:“庫,區(qū)穴(即零或o)若斯貌常。”的文字,足以證明。
“位值”的觀念,發(fā)現最早。
為了了解十進位法的“位值”起見,我們所能引用的最早典籍,恐怕要推西元前330年“墨經”中的一個主張:十進位法。
《經下》:“一少於二,而多於五,說在建?!?/p>
建,建位也。位以十進,則數至於十,復進為一,故多於五。
《經說下》:“五有一焉,一有五焉,十,二焉?!?/p>
五有一者,一二三四之一也。一有五者,一十之一,即十有二個五也。
根據上面所引原典,和該書第二章所提出之證據,可知“位值”的觀念在中國,縱然一時遺忘,或未經常擴展,但對它的識別,較在“孫子算經”中發(fā)現它以前,還要提早五百多年。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二
我發(fā)現倉鼠一到晚上就鼓起身子,我查了一些資料,資料上說,倉鼠在夜晚鼓起身子是為了保暖,倉鼠的體溫不高,特別是夜晚,所以倉鼠鼓起身子是為了保暖。
看完資料后我就想發(fā)明一種衣服,一到晚上就可以保暖,這樣人到沙漠去就不要擔心晚上會被凍死了,給剛剛出生的小孩穿上就不要擔心小孩會著涼了,我想在衣服上設置一個按鈕,這樣,穿上它的人想保暖就保暖,不想保暖就不保暖。我怕還想在衣服上設計一個可以喝水的瓶子,再加一個雨水收集機和一個雨水過濾器裝到衣服上面,這樣就隨時隨地可以喝水了。
我還發(fā)現烏龜一遇到危險就會把頭縮到殼里,這樣烏龜就得到了逃跑的機會,于是,我想發(fā)明一種衣服,它可以擋住敵人的.攻擊,我要給所有的解放軍叔叔穿上,把傷害降到最低,那衣服什么也打不破它,它是由一種特別的材料做成的,比金剛還硬,比水還軟,子彈打進去就會被彈出來,就連導彈炸過來衣服也不會被炸破。衣服還有一種功能,就是可以自動攻擊,怎么攻擊呢,就是把打過來的子彈反彈打回去,這樣做非常方便,不用動也可以打敗敵人。
這些就是我的靈感一現。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三
學習重點和基本要求:
一、通過層次結構的分析把握文章的總體思路。
二、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寫法。
作者介紹: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qū)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
1979年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陸續(xù)發(fā)表了《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等多篇小說。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F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作者曾這樣解釋過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地去看它,不是不斷地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去向?!边@可以看作是對他作品最好的注釋。
查生字、詞,并注音:
1、宿命():
2、坍圮():
3、玉砌雕欄():
4、亙古不變():
5、頹墻:
6、肆意():
7、雋():
8、恪守():
9、捋():
10、熨帖:()。
11、撅():
12、猝():
13、狼藉():
14、日沒():
第一課時。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前兩小節(jié)寫我與地壇的緣分;中間三節(jié),寫“我”在“失魂落魄”中走進園子百無聊賴,卻又無所事事。最后兩節(jié),寫“我”冷靜下來,專心致志地想到死和生:死是容易的,但關鍵是怎樣活的問題。園子中的一切在撞擊著我的心靈與情感,并從中找尋到活下去的勇氣。
第二部分,著重寫母親對“我”的影響和激勵,母親給“我”以生存的啟發(fā),使“我”懂得怎樣生活。第一節(jié)為過渡段。第二至三節(jié)寫母親為“我”忍受巨大的痛苦,讓我們看到一個堅韌而偉大的母親形象。第四至第九節(jié)寫由一個作家談到他寫作的最初動機是“為了母親”、“為了讓她驕傲”,從而聯想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歷?!拔摇眲?chuàng)作取得成功,而母親卻不能分享“我”的快樂?;貞浤赣H多次到園中找“我”。第十節(jié)結束回憶。
小結:從內容上看,前一部分,可稱為“人與景觀”,后一部分可稱為“人與人”(“我與母親”)。
集體討論,整體感知第一部分。
1、提問:作者是怎樣巧妙地將“我”與“地壇”聯系起來的?這樣的開頭有什么作用?
明確:一是“我家離地壇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離它越近”;二是園子荒蕪冷落,而“我”也因殘廢而被生活拋棄,同病相憐,兩者都歷盡滄桑。這樣的開頭,為下文描寫、敘事、抒情打下了基礎。
2、提問:這部分有幾處關于地壇的景物描寫?這幾處描寫各有什么特點?
明確:三處。第一處特點是破敗、荒蕪、古舊。第二、三處特點是寧靜,充滿活力、生氣,體現這古老的園子生命依然頑強,洋溢著生命的律動。
3、提問:文中關于地壇的景物描寫(朗讀該部分),折射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態(tài)?
明確:史鐵生在二十歲青春韶華時下不幸癱瘓,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時間里精神幾乎崩潰。正是在這不尋常的心境中史鐵生來到地壇。地壇由此而成了作者生命的組成部分,作者在幾處景物描寫中深情地抒發(fā)了這種人與對象物我不分的情境,如詩如歌,專情、美麗、傷感而又帶禪意。對四季的不同感受喻含對生命的不同況味的理解和咀嚼,而這不同的理解又一一與園中的景物相應。
明確:作者的思想感情經歷了一個從苦悶、絕望到充滿希望的過程。正是地壇這種難以言傳的包孕著永恒與瞬間、古老與新鮮、沉寂與涌動、博大與纖細的雙重境界給了作家的心靈以強烈的震動。文章中的地壇概括地說,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壇在看似沉寂、荒涼、蕭瑟、幽深之中的那種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歷史滄桑和喧囂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用文中的話即為:荒蕪但并不衰敗。
總結:對這篇自讀課文,重在賞析。作者本文的首要線索是“我和地壇”,即命運受到重創(chuàng)之后,作者面對地壇的思考。文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物我不分。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通過繼續(xù)分析課文,體會文章的第二條線索。
2、領會散文的創(chuàng)作方法,領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一、分析第二部分,體會第二條線索。
1、提問:該部分寫母親對“我”做了哪些事來體現她那偉大而又毫不張揚的愛?
明確:“我”上地壇,母親“送”;“我”在地壇,母親“憂”、“找”。“送”、“憂”、“找”,寫盡母親的悲苦與操勞。
2、提問:母親的心理活動,作者何以知之?
明確:正是母親的行動,使作者在她猝然去世后,進行設想、體會。
明確:這種“設想”無論對寫作對生活都很有啟發(fā)。能作這樣的設想,才能充分理解母親的愛心。如果僅僅寫母親幫我上輪椅車,目送“我”上地壇,到園中來找“我”那還不足以表現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母親在家怎么樣,日日夜夜怎么想,寫這些,才能使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墒遣蝗ピO想,就不能懂得母親的愛心。
4、提問: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對母親怎樣的一種情感?
明確:作者回憶母親,深深感悟到母親的苦難和偉大。作者痛感自己的母親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的母愛深沉而不張揚,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親是堅韌的偉大的。
作者最為痛惜的是母親早逝,僅僅活了四十九歲,再也看不到到兒子的出息。作者對文學成就的追求,為母親也是一個動機,母親卻沒有看到兒子發(fā)表作品的一天,沒有看到兒子作品的獲獎的一天,未能分享兒子的快樂。作者對母親的悼念真是魂牽夢繞,痛切心肺。
明確:母親只是以她“艱難的命運、堅韌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在暗中默默地鼓勵我勇敢地活下去,找到一條“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明確:作者回到園子中認識到園中處處都有過“母親的腳印”,處處都有母親的牽掛與關愛。這樣的總結,暗示了“我”的成長時時處處離不開母親的啟發(fā),母親與地壇已經合二為一,融為一體,也早與“我”融為一體。
二、思考:通過閱讀文章,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在寫散文方面的技巧呢?
1、回憶漫長歲月的日常生活要理出一條思路來。
“我與地壇”這個題目,設身處地想,很難寫。時間跨度十五年之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何從寫起?從文章節(jié)選部分來看,先寫自己,再寫母親。作者寫自己那一部分,以“我”殘疾了雙腿之后對生命的思考為線索,而將地壇的環(huán)境描寫分散掛在這條線上,既扣題目又顯示了生命的歷程。寫母親那一部分,則由“我”這一部分派生出來。
2、寫作,即可以反映客觀世界,也可以表現內心世界。
史鐵生不是那種依馬而立下筆千言的“高產作家”,但他是一個尋求文字分量的作家,一個值得重視的獨特的作家——他自己給自己決定了:他所傳達的思想意蘊在與人的存在處境的關聯方面,要比其他作家顯得更為密切,更為細致,也更為豐富深刻一些。從本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3、散文應注重語言的優(yōu)美、流暢,富有情感表現力。
在本文如月光般清純的敘述中讓人感到自己也變得純潔而多情。并不是說好散文一定要感化讀者,但是在史鐵生的筆下,無情的歲月似一張流走的臉龐,成為音樂、圖畫和夢幻,盡管憂傷像地壇一樣古老,但是母親身上那種真摯而堅韌的信念使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本文語言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文中對地壇的第一、二處的景物描寫等。
三、討論:從思想內容,本文值得我們借鑒吸收有哪些?
明確:
1、要頑強地開辟一條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2、要更加深切地感受母愛。
3、珍愛生命,珍愛健康。
4、要關心殘疾人。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四
我之所以把“原子論”獨立起來,既不完全歸屬於數學,亦不完全歸屬於物理,主要是因為它,既是“數學”的,又是“物理”的。
中國數學,并未缺乏理論幾何學幼芽。理論幾何學在中國,其所以未能茁壯者,實基因於中國文化的特質。那墨經中包涵的許多命題,由於種種原因,至今尚未為數學史專家所通曉,深為遺憾。
李氏對中國數學深致感嘆之余,并指出墨經(墨家經典,必定在公元前370年左右編集而成的)的幾何學“點”的定義時說經上:“端(即點),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苯浾f上:“體也若有端,端是無同也。”
這個意義,好像和“幾何學原本”卷中的第一第三定義完全相同。又舉出墨經下:“非半弗靳,則不動,說在端。”經說下:“非靳半,進取也。前,則中無為半,猶端也。前後取,則端中也。靳必半,毋與非半,不可靳也。”認為墨家這種“不能分”的概念,確有根據。并說:
根據路利亞(luria)的研究,古代希臘的原子學家,他們對於無限小,也許持有與此平行的理論。顯而易見的,和帝摩克力塔斯(democritus)學派有聯絡的數學家們,也是具有“幾何學原子”概念。
上兩個命題,論及幾何學的“原子”,都是界定一個“點”,就是把一條線切成極短,以至於無可再切而構成。
他覺得沒有真正的理由,相信可以說明為什么“極微”(無可再切)的概念,不讓在這三大偉大文明的每一個中獨立產生出來。(一冊294頁)。
這是我把它獨立起來理由之一,另一就是“它”又是歸屬“物理”的關系,這部分,容在“宇宙開創(chuàng)論”中,再多細述。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五
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凹热荒悴恢?,那我就給你講講吧?!?/p>
我做出了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爸爸便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一種靜電現象,干燥的皮膚在干燥的空氣中,與物體產生摩擦時會產生靜電,比如風與手產生摩擦就會有靜電,剛才就是風與手產生了摩擦產生了靜電?!被丶液?,我和爸爸還做了實驗,用尺子在頭發(fā)上摩擦,尺子會沾起一些小紙片。通過大自然的啟示我知道了產生靜電的原因。
還有一次,冬天的時候窗外下起了大雪,這時爸爸說:“今天可能會太冷的?!眿寢寘s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天不會太冷的。”媽媽見我的表情將信將疑便講起了這其中的奧秘:“冬季里,下雪前或下雪的時候,一般是暖濕空氣活躍,高空吹西南風,而水汽凝華為雪花也要釋放出一定的熱量天氣轉晴,一般都伴隨著冷空氣南下,高空轉為偏北風,地面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顯然要下降;同時積雪融化,本身就要吸收大量熱量,所以天氣反而比下雪時冷,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時天氣并不很冷。而降雪結束,天氣轉晴,一般都伴隨著冷空氣南下,高空轉為偏北風,地面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顯然要下降;同時積雪融化,本身就要吸收大量熱量,所以天氣反而比下雪時冷?!甭犃藡寢尩闹v解我恍然大悟。
原來這小小的雪花之中還蘊藏著大道理呢。通過大自然的啟示我知道了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
記得有一次,早上我發(fā)現窗戶上的玻璃變了樣,鋪滿了冰花挺好看的。但是窗戶上為什么會有冰花呢?我?guī)е欢亲拥囊蓡柸柊职?。爸爸是這樣說的:“在寒冷的冬天,人們都緊閉房門在屋子里取暖,屋子里的溫度高,空氣中的水蒸氣變熱,它們在飄動的時候,碰上冰冷的玻璃就凝結了。而且,有的玻璃光滑,有的玻璃毛糙,有的玻璃干凈得一塵不染,有的玻璃上面有很多污垢。這樣,水蒸氣蒙上去的時候,就不均勻了,有的地方水蒸氣多些,冰結得厚些,有的地方水蒸氣少些,冰就結得薄些?!甭犃税职值脑捨宜贫嵌狞c了點頭。原來冬天里有那么多鮮為人知的知識呀。通過大自然的啟示我知道了玻璃上有冰花的原因。
我通過大自然對我的啟示,證明了除了書本,大自然也是人類的老師。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就能知道許多關于大自然的知識。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六
每當我有了新發(fā)現,我就會興奮不已。今天我又有了一個新發(fā)現,那就是巧分生熟雞蛋。
今天很聰明的李老師犯了一個小錯誤,把早餐里的熟雞蛋和一個生雞蛋滾在一起了。一向聰明的我就自告奮勇的幫老師解決這個難題。這還不簡單嗎?只要把兩個雞蛋用力轉一下就行了,轉不動的是生雞蛋,而轉的動的就一定是熟雞蛋了,我心里想。
說做就做,我決定使出渾身解數,來解決這個難題。我的第一招是看。用我的火眼金睛,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它們有半點差別;都是圓乎乎、白白胖胖的。第一招失敗了,我毫不氣餒。第二招是聽。我拿起雞蛋使勁晃了幾下,沒有聽出聲音。就把兩個雞蛋放在耳邊聽,只聽到了耳朵里的血液流動的聲音。我只能用第三招了,那就是聞。我把鼻子貼在雞蛋上聞了聞,沒有聞出來什么味兒??磥碇荒苡玫谒恼星昧恕N仪昧藥紫?,兩枚雞蛋都發(fā)出了悶悶的聲音,也聽不出任何差別來,看來所有的招都不行。我只好絞盡腦汁,又想了起來。
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手無意中碰了一下雞蛋,這個雞蛋轉了一會兒。我突然想起還有一招,就是轉雞蛋。生雞蛋是液體,沒有重心,轉不起來。而熟雞蛋是固體的,有重心,能轉很長時間。我就把這兩枚雞蛋都轉了一下。一個雞蛋像陀螺一樣轉的很快,轉了一會才停下來;另一個像是沒了氣的皮球,極不情愿的轉了幾下就停了下來。我又了新的發(fā)現,高興的像哥倫布發(fā)現了新大陸一樣。
生活當中處處都有學問,只要你多觀察、多動手,你就會發(fā)現其中的奧秘。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七
陽光下,我躺在姥姥懷里,心中頓時熱了。望著姥姥慈愛的眼神,我發(fā)現愛原來一直都在。
暑假,我傷了腿,要在姥姥家住段日子。剛進姥姥家門,我便撞上了姥姥那冷漠的眼神,心中不由一顫,似乎被一層冰霜包裹了,冰涼!多年來,姥姥對我的那個眼神從未改變。每當站在這里,我總會被冷漠的感覺籠罩著。
不知是腳下一滑,還是在想什么事情,我猛的被一塊石頭絆倒了,身體頓時失去了平衡,受傷的右腿怎么也使不上力來撐起我的身體。石頭滾了滾,停了。只是好像一直望著我傻笑。四周似乎瞬間寬闊了,沒有一個東西供我支撐。一切都似乎刻意地避著我。我的心一硬,算了,便放棄了抵抗,任憑身體向右傾倒??深D時,我卻被一雙熱乎乎的手搶了去。我的目光左右游移著,不覺和另一個目光相撞了。是姥姥!她的目光變了眼里充溢著滿是慈愛。我心劇烈跳動著,姥姥原來一直伴我左右。躺在姥姥懷里,處在陽光之下,我的心無法平靜了,卻更加熱烈。望著姥姥慈愛的眼神,我開始發(fā)現愛原來一直都在,沒有映照心靈的眼睛永遠只能看到表面。姥姥一直愛我,我開始理解。
我發(fā)現愛一直都在,我發(fā)現身后永遠有一個背影,默默把我支持!
我的發(fā)現與發(fā)明篇十八
1867年,俄國彼德圣堡大學里來了一個年輕的化學教授,他就是門捷列夫。身為化學教授的門捷列夫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實驗室度過,而是將自己關在書房里。手里總捏著一副紙牌,顛來倒去,整好又打亂,亂了又重排。不邀牌友,也不去上別人家的牌桌。
兩年后的一天,俄羅斯化學會專門邀請專家進行一次學術討論。學者們有的帶著論文,有的帶著樣品,只有門捷列夫兩手空空,學術討論進行了三天,三天來討論會場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只有門捷列夫一個人一直一言不發(fā),只是瞪著一雙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有時皺皺眉頭想想。
只見門捷列夫將那一把亂紛紛的牌捏在手里,三下兩下便整理好,并一一亮給大家看。大家這時才發(fā)現這并不是一副普通的撲克,每張牌上寫的是一種元素的名稱、性質、原子量等,共63張,代表著當時已發(fā)現的63種元素。更怪的是,這副牌中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
門捷列夫真不愧為玩紙牌的老手,一會兒功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個牌陣:豎看就是紅、橙、黃、綠、青、藍、紫分別各一列,橫看那七種顏色的紙牌就像畫出的光譜段,有規(guī)律地每隔七張就重復一次。然后門捷列夫口中念念有詞地講著每一個元素的性質,滾瓜爛熟,如數家寶。周圍的人都傻眼了。他們在實驗室里鉆了十年、幾十年,想不到一個年輕人玩玩紙牌就能得出這番道理,要說不服氣吧,好象有理,要說真是這樣,又有些不甘心。
這時一直坐在旁邊觀看的門捷列夫的老師胡子氣得撅起來了,一拍桌子站起來,以師長的嚴厲聲調說道:“快收起你這套魔術吧,身為教授、科學家,不在實驗室里老老實實地做實驗,卻異想天開,擺擺紙牌就要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這些元素難道就由你這樣隨便擺布嗎?……”老人越說越激動,一邊還收拾東西準備離去,其他人見狀也紛紛站起,這場討論就這樣不了了之。
門捷列夫堅信自己是對的,回家后繼續(xù)推著這副紙牌,遇到什么地方接連不上時,他就斷定還有新元素沒被發(fā)現,他就暫時補一張空牌,這樣他一口氣預言了11種未知元素,那副牌已是74張。這就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
在隨后的幾年中,門捷列夫預言的11種元素陸續(xù)被發(fā)現,乖乖地住進他的元素周期表,特別是后來發(fā)現的氦、氖、氬、氪、氙和氡又給元素周期表增加了新的一族。元素世界一目了然,它就像一幅大地圖,以后化學的研究就全靠這幅指南圖了。
4.情感小故事。
5.成語小故事。
6.佛教小故事。
7.小故事。
9.傷感小故事。
10.親情小故事。
文檔為doc格式。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有關法務實習報告范本(優(yōu)秀10篇)
- 職工個人合理化建議書范文簡短 職工個人合理化建議書范文簡短一點(六篇)
- 最新新人音版七年級音樂銀杯教學反思范文范本(優(yōu)秀10篇)
- 最新現代散文閱讀(大全10篇)
- 最新校友會個人總結(精選8篇)
- 2023年機關工勤人員工作總結(優(yōu)秀11篇)
- 我想有一個家散文(優(yōu)質15篇)
- 謝謝你出現在我的青春里怎么寫(匯總17篇)
- 洪洞大槐樹簡短(精選17篇)
- 最新機關工勤人員工作總結(精選20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