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22 19:46:23
- 小編:zdfb
- 文件格式 DOC



總結(jié)過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在寫總結(jié)時,我們應該有目標和重點,避免冗余和廢話。如果你正在寫總結(jié)的時候遇到困難,不妨看一看以下的總結(jié)范文,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小朋友們認識了生字,并找到了生字寶寶的朋友。多種多樣的讀,小組合作式學習,是小朋友在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課堂氣氛活躍。但是在教學過程之中有個別小朋友不能認真傾聽。注意力不集中,說明我備學生還不充足,今后的教學應做好充足的準備。
1、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分工明確。
2、上課多提問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
3、備課時,多讀教材,與有經(jīng)驗的教師交流,多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fā)多備學生。
4、課堂設計要合理,注重實效。
5、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課堂習慣。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古詩通過寫農(nóng)民種地的辛苦,反映了農(nóng)民的艱辛,糧食的來之不易。全詩四行兩句。第一行寫農(nóng)民勞動的時間和干什么農(nóng)活。第二行寫農(nóng)民的艱辛。詩的第三、第四行是作者看到農(nóng)民勞動辛苦景象引起的聯(lián)想和議論,用一個問句直接抒發(fā)詩人的感情,緊扣著讀者的心弦。教育學生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從而要珍惜每一顆糧食。
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有10個:當、午、汗、滴、誰、知、盤、粒、辛、苦。
要求會寫的字有5個:禾、當、午、汗、知。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的來之不易,初步養(yǎng)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習慣。
2、認識本課的生字,學會寫生字5個,記住字形。
3、能夠背誦古詩,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辛苦”的意思,會用“辛苦”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的同學說:“農(nóng)民伯伯種田非常辛苦,不應該浪費糧食?!币灿械耐瑢W來自農(nóng)村,可以結(jié)合自已家的實際情況談一談。如果有的同學說出有一首古詩是描寫農(nóng)民種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鋤禾》,教師適時板書課題。
小朋友們,誰知道“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jié)、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點評:教師幾次強調(diào)學生指讀,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手、口一致,隨文識字。把識字落到實處。)。
5、匯報學習情況:
(1)誰能把課文給大家讀一遍。(這里教師再次強調(diào)讀詩,在讀中認識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個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詞語搶答,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
日當午鋤禾汗滴盤中餐粒粒辛苦。
(3)猜詞游戲:一個同學背對黑板,另一個同學任意指一個詞請他猜,其他同學不能出聲音,可以用動作提示他。目的是讓學生認字,理解詞意。
(4)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抽讀生字卡片,當讀到“禾、午”時進行擴詞。
(5)現(xiàn)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點評:在識字中關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先讀文,再學句、學詞,然后學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1、讀課文,提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1)不理解詞語:誰知皆禾下土;(2)為什么說“粒粒皆辛苦”?)。
2、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如果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記下來,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適當?shù)攸c播。
(點評: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的習慣。)。
(二)匯報學習成果。
1、哪個小組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guī)椭幌隆?/p>
2、下面,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農(nóng)田里看一看農(nóng)民是怎樣勞動的,你們愿意去嗎?(看一段錄像,錄像內(nèi)容是:太陽炙烤著大地,蟬兒在高枝上鳴叫著,農(nóng)民在田間勞動。此處,教師邊放錄音邊描繪農(nóng)民辛苦耕種的情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看圖談感受,讓學生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評讀,教師適時范讀。
4、誰還愿意讀?愿意讀的同學都起立,一起讀一讀。
5、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四、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游戲,復習生字。
錄像:配上喜慶的音樂,播放農(nóng)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來了,農(nóng)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每次5人上臺,兩次完成)。
(黑板上貼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課的生字)。
教師問:你們打算把這些稻穗送給誰?為什么?你還想說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發(fā)散,讓學生自己感悟道理,體會出勞動帶來的快樂。同時進行口語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二)指導寫字。
1、從生字中找出你認為難寫的字,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可能是“知、當”)。
2、用電腦課件演示字的筆順,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書空。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邊寫邊說出這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jié)全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
收集有關農(nóng)民生產(chǎn)勞動的詩歌、諺語,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鋤禾》是北師大版小語教材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nóng)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nóng)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綱明確指出第一學段的詩歌閱讀目標“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這首詩雖然淺顯易懂,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古詩,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這就需要教者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一、理解題意,了解古詩結(jié)構。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然后告訴學生這首詩共四行,每行5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二、教給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一行“鋤禾日當午,”
1、誰知道“鋤禾”的意思?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diào)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第三四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反復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對著原詩翻譯,要求翻譯和原詩一一對應,直到學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1、在學生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焙?,教師示范“鋤禾”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在下面做,要求雙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鋤頭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頭彎腰,左右“鋤草”。教師并渲染此時是正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人人滿頭大汗的情景。然后詢問學生的感受,并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農(nóng)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農(nóng)民種糧食的辛苦,激發(fā)他們對農(nóng)民和農(nóng)民勞動的尊重。
2、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螅寣W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四、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在學生理解全詩后,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教學內(nèi)容分析:
《鋤禾》是培智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主要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并背誦古詩,讓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懂得珍惜糧食。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共14人,包括智力障礙、唐氏綜合癥、自閉癥及多重障礙等多種類型,障礙程度參差不齊,從本班學生實際能力出發(fā),將其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a:周鵬飛、楊凱、江境雄、劉曉雪四位學生,該類學生理解和認知能力較好,學習和語言能力較強,通過課堂學習能自主完成作業(yè)。
b:李正杰、陳怡敏、付旭輝、李坤、趙志峰、吳佳科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學習能力不強,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書寫及認讀需要教師一定的輔助,在教師的提示及幫助下能完成部分課堂學習。
c:索文浩、曹浩棟、房佳路、賈正云綜合能力較差,基本無法書寫及認讀,語言能力也較弱或無語言能力,課堂學習需要家長及教師的大力協(xié)助。
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并結(jié)合培智學生的心智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并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一讀、演一演、說一說等方法來理解古詩意思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并懂得節(jié)約糧食。
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理解并背誦古詩。難點:理解古詩。教法學法:
培智學生綜合能力較差,因此,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尤其是游戲和情景,以真誠、愛心、耐心和有效的教育機制來引導學生。本節(jié)課我將主要采用啟發(fā)引導的教學方法,并輔之以情景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法。我將引導學生采用朗讀體會法、觀察法、表演法來學習。
第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觀看圖片,談話導入。
培智學生觀察能力普遍較差,通過觀察圖片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在結(jié)合本首古詩的寫作背景,從而導出本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配合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加上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初步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
第三環(huán)節(jié):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通過改編小故事,在加上學生精彩的表演,幫助學生融入情境,升華感情。
第五環(huán)節(jié):加強練習,鞏固提升。
培智學生識記慢,遺忘快,因此要及時加以練習,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環(huán)節(jié)。
1.判斷對錯,觀察圖片小朋友們做的對不對。2.填一填,文中表示農(nóng)民伯伯種糧辛苦的是哪一句?表示我們要珍惜糧食的是哪一句。
第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課堂結(jié)尾,我將布置開放性的作業(yè),同學們下課后找一找我們學校有哪些珍惜糧食的圖片或者標語,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通過開放性的作業(yè),有利于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糧食。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應注重課內(nèi)得法,課外得益。因為是一年級學生,于是我就把進行學法指導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即讓學生如何掌握一般的古詩學習方法。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背誦學習過的古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古詩興趣。然后質(zhì)疑學生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是什么?學生都會說只是一行一行地背熟。于是教師揭示新的學習方法:了解詩人—正確朗讀—想象意境—感悟詩情—積累背誦。學生在掌握了這樣的學法以后,就能自讀古詩,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運用動畫,突破難點。
由于學生對農(nóng)民勞動的情景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如何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這是教學的難點。而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fā)達。于是我特地設計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除草的動畫,以及糧食的生長過程,讓學生感受勞動的辛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同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農(nóng)民伯伯在糧食的生長過程中,還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又會如何克服?既讓學生體會了勞動的辛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又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三、注重吟誦,培養(yǎng)語感。
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讀古詩,一般都是做到讀正確就行,在本課教學中,我除了教給學生劃分節(jié)奏和重音的方法,同時還配上悲緩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進一步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四、適度拓展,升華情感。
根據(jù)我校語文教學“四步一線”的教學模式,在學生感悟了詩的意境的基礎上,出示范。
仲淹的《江上漁者》,學生在自讀以后基本上都能感受到這也是一首同情勞動人民的古詩,因此既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了訓練,又激發(fā)學生在古詩的過程中,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五、不足之處:
《鋤禾》古詩的思想教育意義,在于要求學生樹立“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的美德。在教學中未能聯(lián)系學生平常生活中喜歡浪費的表現(xiàn),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對農(nóng)民鋤禾的辛苦,糧食珍貴銘刻于心。其次,學生寫字時間在課堂上沒有得到保證。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鋤禾》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14單元的一首古詩。全詩共四句,語言樸實無華,卻道出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人民及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讀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作者的用意,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沒有反思的課堂算不上完整的教學,《鋤禾》這節(jié)課中我較滿意的地方是:采用插圖以及多張照片,讓學生對農(nóng)民的勞動有所了解。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學生并沒有接觸過農(nóng)活,自然也無法體會農(nóng)民勞作的辛苦,利用插圖及幾組圖片,可以較形象地展示勞動場面,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而圖案的形象性也符合低年級的形象思維。另外不管是讀課文還是識字環(huán)節(jié),我都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多次采用,較大層次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還有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人讀,小組賽讀,齊讀等形式,讓課堂書聲瑯瑯,以多讀來品味課文,理解課文。
課堂中不足的地方:
1、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太熟悉其合作方法,有的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如沒有注意聽組員朗讀,在今后教學中應多練習,并應向?qū)W生明確提出合作方法。
2、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教學中常出現(xiàn)聽課漫不經(jīng)心的現(xiàn)象,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方面探索,想有經(jīng)驗的老師討教經(jīng)驗。
3、識字游戲較簡單,應多采用一些新穎的形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教學簡單卻又艱難,需要不斷去摸索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不斷去發(fā)現(xiàn)有效整頓課堂的方式。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師:同學們,誰來讀一讀黑板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師:什么時間?誰?在干什么呢?師:提示:在給禾苗除草。
師: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詩人李紳也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寫下了詩歌《鋤禾》,請大家打開語文書,翻到第79頁。(老師同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課文,學字語。
1.會背的同學背一背。課前賈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都會背了,有哪些同學會背這首詩,會背的同學,請你們大聲背誦一遍。(請所有的人)。采訪會背的同學:你好!同學,您是怎么學會背這首詩的。s:我媽媽教我的s:提前預習。t:看樣子,一個優(yōu)秀的小朋友一定有一個特別愛學習的媽媽。2.標出句子序號。
3.聽錄音范讀,聽完以后,請給同桌讀一讀,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注意停頓(ppt換片)。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4.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10個生字:拼讀音節(jié)、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點播。)。
5.字卡,小老師范讀,搶讀。(讀到當讀到“禾、午”時進行擴詞。)6.詞語。(ppt依次出示,小老師領讀,齊讀。)。
7.猜詞游戲:一個同學背對黑板,另一個同學任意指一個詞請他猜,其他同學不能出聲音,可以用動作提示他。目的是讓學生認字,理解詞意。(說話練習:用辛苦說話)。
8.現(xiàn)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三、理解課文。
師:那位同學能幫他?(請學生回答。)。
2.師:誰能完整地說說第一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什么時候?在那里?干什么?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覺得?你想對農(nóng)民伯伯說?
3.過渡:可是詩人覺得這樣還不夠,他要對所有的人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師:誰能完整地說說第二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補充?4.學習完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生:隨機回答。
師:是的,我們要珍惜糧食,你知道嗎?(鏈接科學小知識。)。
師:學習了這小知識,你想說些什么?
師:可是,在我們的班級里卻常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ppt出示: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
師:那我們該怎么辦了,(ppt出示,光盤行動。)5.齊讀課文。
四、寫字。
1.(1)怎么記住這個字,加一加,減一減。
范寫,寫一筆說一筆,寫一寫,評一評,再寫(字帖),上下結(jié)構禾。
一撇寫在木字頭,變成禾苗栽地頭。禾苗長得肥又壯,田野一片綠油油。
撇出尖,捺出角。
一撇穿過豎中線,一橫寫在撇下面,一豎平分橫,撇捺左右連。
(2)頭正,身直,腳平。
五、樂學手冊,寫“知”和“當”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nóng)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古詩在現(xiàn)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勞動成果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在現(xiàn)在提倡節(jié)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jié)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生活在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現(xiàn)代孩子,如何感受到勞動者的艱辛,如何從心底和作者共鳴,這是教者特別需要考慮的,并且在行為上進行指導,真正懂得尊重人,尊重人們的勞動。
現(xiàn)在的音樂教學一節(jié)課下來所學的歌曲學生跟音樂或跟琴她們都能唱得到,可是一離開了音樂讓他們清唱沒幾個能準確唱下來,音樂課學生連歌也不會唱這還叫音樂課嗎?根據(jù)這一情況我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離開了以前的情景游戲音樂活動,采用了直接導入、歌詞對比朗誦;通過打節(jié)拍、模唱等各種形式熟悉音樂,再采取游戲競賽法演唱歌曲加大了對歌曲的演唱訓練取得了一些收獲,但在歌曲細節(jié)處理上如:有些同學在21一字多音上唱的不準,我沒有及時把她們糾正過來。
因此,不是僅僅有畫面有行了,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孩子,首先畫面不宜過長;其次畫面要有重點——特寫、慢鏡頭等;再次,畫面的目標性要強。不能只是提供一種完整的過程,因為小孩無法在眾多的形象中抓住主要的事物,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所以,教者有必要抓住點,比如抓住畫面中從一棵禾苗到一粒米的過程凸顯,突出糧食的來之不易及農(nóng)民的艱辛。再從身邊的一支粉筆、一塊橡皮、一件衣服、一本作業(yè)本談起,透過文字,通過對話,從一點一滴中看到勞動者的成果,最后達成了共識:所有的勞動者都是光榮的,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所有的勞動成果都要珍惜。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能背誦全詩,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一冊《鋤禾》教學設計3。
2、理解每行詩句的意思和全詩的內(nèi)容,懂得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理解詩句。
指導看圖,理解詩題;讀講結(jié)合,理解詩意;品味詞語,朗讀成誦;總結(jié)課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我們每天都吃飯,吃些什么?(學生思考回答)。
小結(jié):剛才你們說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飯、面條、饅頭等就是由糧食加工而成的!
2、你們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嗎?農(nóng)民伯伯又是怎么樣種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古詩《鋤禾》。
二、指導看圖,理解詩題。
1、齊讀課題,“鋤禾”什么意思?先看圖:
(1)圖上畫著誰?(拿著什么?)在什么地方?農(nóng)田里長著什么?
(2)農(nóng)民伯伯干什么?
小結(jié):剛才說的就是“鋤禾”的意思,“鋤”指鋤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莊稼苗。
2、指名練說“鋤禾”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掌握字音。
1、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教師指名讀,檢查字音,注意糾正“鋤、餐、辛、皆”的讀音。
四、讀講結(jié)合,理解詩意。
過渡:同學們,有的同學已經(jīng)會背這首詩,但你們卻不知詩的意思,現(xiàn)在就一行一行地學習。
(一)讀講第一句:鋤禾日當午。
1、“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當午”,講“當”(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并且引導學生按什么時候,誰在哪干什么的順序?qū)⒌谝痪湔f完整)。
1、仔細觀察圖上農(nóng)民老爺爺中午在地里鋤禾會感到怎樣?從哪看出他非常熱呢?(太陽當空照,他抬頭看空中太陽用手巾擦汗,汗水還一滴一滴往下掉)。
3、齊讀第二句,指名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4、誰來。
把以上兩句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小結(jié):詩中前兩句寫農(nóng)民辛勤勞動的情景。使我們明白了農(nóng)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
(三)讀講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農(nóng)民伯伯這樣辛苦,當我們端起飯碗吃飯時,會想到什么呢?
2、齊讀三、四句,說說大概意思。(教師提示:“盤”不單指盤子,主要指飯碗;“餐”就是飯;“皆”是“都”的意思)。
3、引導學生完整、準確地講出詩意。(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講解三、四句之意)。
小結(jié):這兩句是作者看到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總結(jié)課文,深化理解。
1、引導學生練習完整地講清楚這首詩的意思。
2、這首詩通過描寫農(nóng)民種地的辛苦,說明糧食來之不易,那么我們今后應該怎么做呢?
六、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1、教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哪些地方停頓,哪個詞重音(用規(guī)定的符號)。
2、指名讀,齊讀。
3、自由練習背誦,指個別學生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1、有感情地齊讀。指名讀。
2、集體背誦。指名背誦。
二、復習檢查字義理解程度。
1、詩中哪句講了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怎樣辛苦?哪句寫糧食來之不易?
2、用自己的話講講詩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記憶字形。
1、分析結(jié)構進行歸類。
(1)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幾個?在詩句中畫出來。
(2)左右結(jié)構的字、上下結(jié)構的字各有哪些?
(3)誰愿意幫助同學記憶字形?并說出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可按部件組成記憶“苦”等字,可用形聲字的方法記憶“粒”等,也可以用數(shù)筆畫方法記憶“當”等。)。
(4)指導筆順,如“盤”字的筆順是。
四、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導書寫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結(jié)構,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在書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記一記。
2、教師示范書寫生字,要求學生邊看邊寫,要求一氣寫成,不能看一筆寫一筆。
五、掌握字形、鞏固運用。
1、找朋友,組字。
米氵艸立舟。
干立皿十古。
()()()()。
2、擴詞練習。
3、聽寫生字。
汗水米粒日光辛苦。
板書:
29鋤禾。
鋤禾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鋤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詩。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詩人所見到的農(nóng)民在烈日下鋤草松土,汗流滿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糧食來之不易,是農(nóng)民辛苦所得的道理。這首詩雖然淺顯易懂,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古詩,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
首先解題,“鋤禾”,即給禾苗鋤草松土。然后告訴學生這首詩共四行,每行5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2、“日當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
3、教師講解:古人寫詩時,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diào)換,在這一行里,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翻譯起來才通順。
4、指名學生翻譯,教師及時補充和表揚,注意要說出“誰”在“鋤禾”。
1、教師講解:我們學習古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先理解詩句中每個詞(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們連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就是詩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學生說:“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學生翻譯這一行詩句。
1、學習方法同第二行,學生對整句話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反復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對著原詩翻譯,要求翻譯和原詩一一對應,直到學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為止。
3、板書“皆”的意思,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在學生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焙螅處熓痉丁颁z禾”的動作,讓學生跟著在下面做,要求雙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鋤頭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頭彎腰,左右“鋤草”。教師并渲染此時是正午太陽曬得最熱的時候,人人滿頭大汗的情景。然后詢問學生的感受,并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農(nóng)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農(nóng)民種糧食的辛苦,激發(fā)他們對農(nóng)民和農(nóng)民勞動的尊重。
2、在學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焙?,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在家庭和學校用餐時,自己或別人有無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如果有,在學了這首古詩后,你會如何去做?從而讓學生明白節(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道理。
在學生理解全詩后,教師可告訴學生在朗讀五言絕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個字后有稍長的停頓。接著教師示范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然后讓學生練習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這首詩是唐代作家李紳寫的,詩的內(nèi)容淺顯易懂,重點是讓學生感受農(nóng)民伯伯在烈日下鋤禾的情景,體會農(nóng)民的辛苦,糧食的來之不易!在教學伊始,我先引導學生學習了生字,將學生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逐一進行講解,待學生理解了字的意思后,進行聽、看、想、品、讀為一體的教學活動。通過多媒體聽朗讀,學生個體朗讀,在朗讀的同時觀看插圖,并想象自己的父母在田間是怎樣辛勤的勞動。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多媒體播放完第一次朗讀后,我們班的楊景文同學舉起他的小手說:“老師,我有一個請求。你不用在放了,在放我就哭了。”聽完孩子說的話,我當時被感動了。景文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孩子,他哭了,說明他理解了詩的意思,又想到了父母每天辛苦有多么的不容易!于是我這樣表揚他:“老師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有孝心、疼愛父母。你被感動的哭了。說明你理解了詩所表達的意思,非常好。今后還要好好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p>
課后,我問他你為什么會哭?孩子說:“那會兒我想到了我爸爸,我爸爸每天在太陽低下曬的修路,我覺的他很辛苦,我就哭了。”我想:如果我們的家長看到孩子這么有心,懂得孝順父母,疼愛父母,一定會感到很欣慰的!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最新幼兒歌曲好朋友教案(精選20篇)
- 最新盆栽實驗設計方案(模板19篇)
- 繁星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13篇)
- 最新小學教育周報總結(jié)(通用8篇)
- 2023年《散步》教學設計意圖(模板9篇)
- 最新一年級數(shù)學《動物樂園》教學反思(精選15篇)
- 《火燒云》教學設計一等獎(模板15篇)
- 《火燒云》教學設計三維目標(通用8篇)
- 2023年《背影》教案板書設計(匯總9篇)
- 2023年合并同類項教學設計導入(8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jié)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jié)(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jié)(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