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3 00:29:20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提高自己。若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可以借助一些寫作技巧,如用比喻、引用等手法提升表達的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記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內(nèi)容。
欣賞書法及篆刻。
教材分析。
書法篆刻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但中國的書法藝術展示在藝術面前時,它讓全世界所有愛好藝術的人們?yōu)橹磷恚?/p>
在國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國的印章而驕傲,他們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間。
本單元共設兩個課題“情感的表達”、“鄭重的承諾”
教學目標。
1.以民間書法為欣賞對象,從中體會輕松、隨意和無拘束的表現(xiàn)技法。在不同書法表現(xiàn)形式的欣賞中,認識到書寫的多樣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跡書法為欣賞對象、在欣賞、分析、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書法創(chuàng)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現(xiàn)只為情感服務。
教學重點。
從欣賞書法中體會輕松、隨意和無拘無束的表現(xiàn)技法。在不同書法表現(xiàn)形式的欣賞中,認識到書寫的多樣性,感受其美感。
教學難點。
理解書法的技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第六單元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5/5~5/6。
教學準備:
圖片內(nèi)容、甲骨文個別字的講解資料。
教學內(nèi)容:
欣賞書法、篆刻。
教學目標:
以墨跡書法為欣賞對象,在欣賞、分析、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體會書法創(chuàng)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現(xiàn)只為情感服務。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135653。
mihihihihihi。
1356531―。
mahahahahahaha。
a.斷音練習。
(喉嚨放松,聲音自然松弛的發(fā)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腭抬起)。
用歌聲和老師問好。
用準確的方法進行發(fā)聲練習。
分別用斷音和連音唱法。
注意學生的演唱姿勢和發(fā)聲位置進行及時糾正。
二.介紹書法。
1.介紹中國書法:
2.了解書法:
配以文字講解書法的發(fā)展和演變過程。
中國的書法別具一格,它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這在世界上是最獨一無二的,幾千年來,雖幾經(jīng)滄桑,但它卻始終盛行不衰。
2.了解書法的演變過程。
三.介紹篆刻。
篆刻的形成。
秦朝統(tǒng)一后把七國的文字統(tǒng)一后成為“小篆”
四.欣賞書法及篆刻作品。
五.小結。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二
單元分析:本單元以“大山,你好”為題,是一種探訪的口吻。選取了一組與山間生活場景有關的音樂作品,如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親愛的回聲》、《山里的孩子心愛山》、《纜車》、《山童》,器樂曲《火車向著韶山跑》、《空山鳥語》等,用“愛”串聯(lián)起來,不僅是“山里的孩子心愛山”,山外的孩子也懷著“樂山”、“仰山”的心情向他們跑去。試圖讓學生通過欣賞、演唱這些作品,感受作品的的不同風格以及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領略大山的風采,了解大山的風采,了解大山里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博大與美好。教學目標:學生能主動參與聽、唱、動、奏等音樂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懂得“關愛弱勢群體”是應該具備的美德。學生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歌曲的情緒,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認識拍號“6/8”,了解其含義,能歸納出用這種拍子寫成的音樂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學生在聽賞《火車向著韶山跑》等作品時,能感受到音樂家在音樂作品中對自然音響的模仿,能發(fā)現(xiàn)音樂作品以聲、以情寫景的一般表現(xiàn)手法。
本單元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時間:5月16日~5月18日。
教學內(nèi)容:1.聽:童聲合唱《山童》2.唱:《太陽出來喜洋洋》教材分析:1.《山童》(童聲合唱)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90年代,以純樸新穎的音樂語言、齊唱與合唱的形式,描繪了山鄉(xiāng)美麗的景色,塑造了山村兒童熱情、活潑、開朗、俏皮的形象,富有鄉(xiāng)土氣息。2.《太陽出來喜洋洋》是四川山民們砍柴時唱的山歌,情緒樂觀爽朗,音樂清新質(zhì)樸,旋律比較自由。句間夾用的襯詞來自喚牛的吆喝聲和鑼鼓聲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愉悅自得的心情。
教學目的:1.能主動參與聽、唱活動,在活動中領略大山的美景,體驗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達對自然景象的向往,確立樂觀向上的而生活態(tài)度。2.能用爽朗的歌聲演唱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能嘗試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達歌曲的情緒,初步了解山歌的特點。3.能用心聽賞歌曲《山童》,能聽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并能用自己的歌曲描述歌曲所描繪的景象。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用多種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
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
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發(fā)聲練習,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fā)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這條發(fā)聲練習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輕巧、有彈性。韻母的咬字清楚。
五.拓展和小結1.教師再找兩三首山歌給學生聽賞。說說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由教師進行小結,使學生對山歌的特點有初步的了解。聽聽其他的山歌,做一做比較教學后記:在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我又安排了一些音樂欣賞活動,如“找一些勞動號子,小調(diào)與山歌《太陽出來喜洋洋》作比,或找一些其它地區(qū)的民歌與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作比,聽聽、唱唱、說說,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三
學情分析: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做簡單描述。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楚詞》(選段)。
2.了解“曾侯乙編鐘”、“金編鐘”的故事。
教材分析:
青銅器在我國的藝術長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種類繁多,有飲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車馬器、工具雜器等。本單元旨在以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等幾個方面聯(lián)系青銅器的文化與歷史,讓學生通過故事和傳說有興趣地探究傳統(tǒng)文化,在繪畫、表演、音樂、詩歌等活動中感受我國悠久的文化和青銅器藝術。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故事和傳說有興趣地探究傳統(tǒng)文化,能對青銅器器形和紋樣進行觀察、分析、了解、描繪,根據(jù)青銅器圖案、形態(tài)進行模仿與創(chuàng)作表演,喜歡欣賞古代樂器和音樂,能在表演、音樂、詩歌等活動中,感受我國悠久的歷史和青銅器藝術。
教學重點:
1.了解編鐘以及古代青銅器樂器的發(fā)展情況,了解我國古代樂器和音樂的相關知識。
2.感受和探究青銅器紋樣上所表現(xiàn)的音樂、舞蹈、美術等不同主題及故事。
教學難點:
聽賞編鐘音樂作品片段,感受其音樂特有的聲音效果,了解我國古代音樂知識,感受悠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教時安排:三課時。
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六(1)(2)(3)(4)。
教學準備:
1.有關“曾侯乙編鐘”的音響資料。
教學內(nèi)容:
通過老師介紹和視頻資料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故事。
教學目標:
了解編鐘的故事,感受我國悠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調(diào)整情緒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上課。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二、介紹青銅器(邊看課件邊介紹)。
1.青銅器的類別。
2.青銅器的用途。
a農(nóng)具與工具b兵器c飪食器d酒器e水器f樂器。
a兵器b禮器。
在等級社會中,一部分青銅器被用于貴族間各種禮儀活動。
三、介紹編鐘。
1.通過課本圖片了解中國古代樂器―編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將收集到的《國寶檔案――曾侯乙編鐘》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
1.對編鐘這個中國古代青銅器樂器有初步了解。
3.通過視頻資料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故事。
a曾侯乙編鐘的挖掘、歷史。
b編鐘的構造、發(fā)聲。
c編鐘的復制、保護。
視頻時間較長,
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據(jù)課上時間靈活安排。
四、小結。
帶領學生回顧這一課時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編鐘的內(nèi)容。
第三單元第二課時。
教學時間:六(1)(2)(3)(4)3/24~3/25。
教學準備:
有關“曾侯乙編鐘”、“金編鐘”的音響資料。
教學內(nèi)容:
通過老師介紹和視頻資料了解曾侯乙編鐘、金編鐘的故事。
教學目標:
了解編鐘的故事,感受我國悠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調(diào)整情緒。
用歌聲和老師進行問候。
二、曾侯乙編鐘的故事。
老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曾侯乙編鐘的歷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回憶上集的內(nèi)容。
和老師一起觀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構造、發(fā)聲。
以及編鐘的復制、保護。
節(jié)選15分鐘左右。
三、金編鐘的故事。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套金編鐘,它是乾隆80大壽時送的大禮,關于這套編鐘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編鐘”的故事。
15分鐘左右。
四、小結。
編鐘知識小競賽。
用競賽的形式檢驗一下自己對編鐘的了解。
第三單元第三課時。
教學時間:六(1)(2)(3)(4)3/28~3/30。
教學準備:
1.編鐘的音響資料。
2.銅鼓舞的圖片及音響資料。
教學內(nèi)容:
1.聽賞樂曲《楚辭》片段。
2.了解銅鼓舞。
教學目標:
1.聽賞編鐘音樂作品片段,感受其音樂特有的聲音效果,了解我國古代音樂知識,感受悠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2.認識銅鼓舞,并簡單了解它的歷史。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和老師用歌聲進行問候。
二.欣賞樂曲《楚辭》。
1.學生視唱歌譜。
2.對較難的小節(jié)進行重點練習。
有相似的樂句,找一找,再對比唱唱。
3.聽聽編鐘與眾不同的音色。
4.編鐘的演奏特色。
5.再欣賞,跟唱旋律。
慢速視唱歌譜一遍。
難點小節(jié)大家一起練習解決。
全曲有八行,每兩行的節(jié)奏、音都比較相似。
欣賞編鐘的音色。
它屬于變音打擊樂器,發(fā)音類似鐘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具有東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譜)。
可以根據(jù)班級情況節(jié)選一些樂句唱。
三.欣賞銅鼓舞。
1.欣賞表現(xiàn)舞蹈主題的青銅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長鼓舞、太平鼓舞和蓮湘舞等都由《奏舞》演變而來。
a周代青銅壺。
b戰(zhàn)國青銅圓壺。
是一種與祭祀禮儀有關的舞蹈,它原來用于祭祀,后來也用于群眾性的自娛和表演。
四.欣賞壯族等少數(shù)民族銅鼓的表演欣賞少數(shù)民族的銅鼓舞表演。
五、小結。
鼓勵有興趣地學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資料。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四
設計理念:
1、以審美為核心:通過欣賞優(yōu)美的圖片、音樂,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走進美的意境,感受到風景美、歌曲美。
2、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通過山歌形式創(chuàng)編歌詞,培養(yǎng)創(chuàng)編能力。
3、弘揚民族音樂:本首歌曲是廣西壯族歌曲,通過學習鼓勵學生更多的了解民歌,熱愛民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歌山歌《什么結子高又高》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2、簡單了解劉三姐,知道山歌的特點。
3、弘揚民族音樂,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用愉快的歌聲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啟發(fā)創(chuàng)編歌詞。
教學準備:ppt歌片多媒體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影片導入。
1、師:今天的音樂課老師想問一問同學們,你知道劉三姐的故事嗎?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段描寫劉三姐的故事影片,請同學們欣賞一下。
2、簡單介紹關于劉三姐的傳說(使學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師: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被譽為“歌仙”,她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八歲時就能把看到的東西唱出來,。還善于把人們的心聲用歌聲表達出來,所以人們對她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jié)日來紀念她。
3、師:一部好的影片一定會有好的音樂來襯托,在這部影片中就有許多優(yōu)美的歌曲,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引導學生感受影片的美、音樂的美)。
4、影片中的地方景色很美,是哪里呢?這就是劉三姐的家鄉(xiāng)廣西桂林(音樂伴奏結合圖片簡單介紹壯族風情。)。
三、了解山歌的特色。
1、師:這部影片中,劉三姐唱了許多山歌,那什么是山歌呢(提示學生,山歌在哪里演唱,曲調(diào)有什么特點,是即興演唱還是經(jīng)過創(chuàng)作)。
師小結:多在戶外演唱,曲調(diào)高亢嘹亮,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即興演唱。
四、學習新歌。
1、出示歌片聆聽錄音范唱。
師:《什么結子高又高》是這部影片中比較膾炙人口的一首山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
(回答歌曲表現(xiàn)了歡快、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
2、介紹曲作者。
師:這首歌曲是我國著名的電影作曲家雷振邦根據(jù)廣西壯族音樂創(chuàng)作改編,獲得了全國第二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音樂獎,也成為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電影歌曲。
3師:歌曲開頭出現(xiàn)了“哎――”是什么意思呢(學生討論)對,他就是起提醒的作用,意思是提醒對方注意自己的歌聲。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學生練習喊哎)。
4、隨錄音演唱(解決難點)。
5、教師彈琴伴奏,學生視唱曲譜。
6、知道演唱歌詞,注意咬字。
7、教師范唱。
8、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9、學生思考:什么是對歌,教師小結。
五、創(chuàng)編歌詞。
1、引導學生分小組創(chuàng)編歌詞。(結合自己的生活)。
2、各小組演唱創(chuàng)編的歌詞(一段)。
3、課件出示本節(jié)課學習的問題,生答。(課件逐一出示問題答案)。
什么地方山水美?(廣西桂林)。
什么人被稱歌仙?(劉三姐)。
問答唱歌叫什么?(對歌)。
4、師聲生以對歌的形式演唱,結束本課。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明亮飽滿、有跳躍感的聲音演唱歌曲,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歌曲的情緒。
2、通過游戲歌曲的的學唱、聽賞和游戲活動的展開,學生的音樂視野得以拓展。
重點;學唱新歌、音樂游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師生問好。
三、學唱《包子、剪子、錘》。
1、玩游戲《包子、剪子、錘》。
2、聽錄音范唱,和著曲中的“包子、剪子、錘”念白一起讀一讀。
4、聽錄音范唱,設計固定簡單的節(jié)奏在念白處伴奏。
5、朗讀歌詞(可以幾個同學互相合作,邊玩邊讀)。
6、跟錄音輕聲哼唱歌詞。
7、跟老師模唱(29至32小節(jié)可以采用連音唱法加以對比;33、34小節(jié)歌詞節(jié)奏相對密集,唱得輕巧而跳躍比較好)。
8、齊唱。
9、用打擊樂器伴奏。
10、邊玩包子、剪子、錘游戲,邊唱歌曲。
四、音樂游戲:老鷹捉小雞。
1、欣賞音樂,分析音樂結構。
2、說游戲規(guī)則和游戲要求:聽音樂,第一段是母雞、小雞、老鷹出場。當聽到音樂的提示,相應的角色才能進行,否則應留在原地。第二段開始追逐。第三段老鷹盤旋而去,母雞帶著小雞回家。
五、小結。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明亮飽滿、有跳躍感的聲音演唱歌曲,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歌曲的情緒。
2、通過游戲歌曲的的學唱、聽賞和游戲活動的展開,學生的音樂視野得以拓展。
重點;學唱新歌、音樂游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師生問好。
三、復習歌曲《包子、剪子、錘》。
四、學唱《表情歌》。
1、導入:請同學分別表演快樂、生氣、著急、高興四種表情。
2、聽錄音范唱,聽出哪里會有小間奏。
3、聽錄音范唱,根據(jù)歌曲的提示進行表演。
4、輕聲哼唱歌詞(注意最后一句六度音程的跳進,把音唱準,不喊叫)。
5、齊唱并試著背唱(小間奏里的四拍節(jié)奏要穩(wěn)些,不要偏快)。
6、邊唱邊表演動作。
五、音樂游戲:丟手絹。
1、聽音樂,并唱會。
2、游戲規(guī)則:全體同學圍成圓圈蹲下,面朝圓心。請一個同學拿好手絹在圈外跑,其余學生聽音樂按節(jié)拍拍手。圈外的同學在歌曲結束之前要偷偷把手絹扔在一個蹲著的同學的背后,在被他發(fā)現(xiàn)并繞圈逐捉到之前占據(jù)他的位置則為贏,反之為輸,輸?shù)娜吮硌莨?jié)目。
3、題目內(nèi)容:聽辨聲音;唱歌;節(jié)奏模仿;自由表演。
六、小結。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內(nèi)容:
1、唱《學做解放軍》。
2、聽《我是人民小騎兵》。
教學目標:
1、學會唱《學做解放軍》,感受進行曲的特點,體驗“解放軍”的自豪情緒,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這種情緒。
2、通過聽賞《我是人民小騎兵》,使學生感受進行曲的節(jié)奏特點,以及速度力度的變化在音樂中表現(xiàn)作用。
教學分析:
由于本單元的第一、二課時教授了歌曲《小海軍》,所以第三課時一開始我選用了欣賞教材,介紹四種樂器,先動后靜,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勢,用歌表演的形式學習歌曲《學做解放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用自豪飽滿的聲音演唱《學做解放軍》。
教學難點:
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進行曲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邀請了幾位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能聽出它們是誰嗎?
(請三位同學在教室的角落分別敲擊鑼、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學聽辨并說出樂器的名稱。)。
2、師:其中有四種樂器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師:我們別看它是由幾片竹片組成,比較簡單,可由它彈奏出來的樂曲別提有多好聽了。
(聽賞音樂《我是人民小騎兵》)。
(多煤體出示騎兵圖)。
4、師:啟發(fā)學生用簡短的語言表述樂曲表現(xiàn)了哪些內(nèi)容。
5、復聽音樂《我是人民小騎兵》在聽賞重點之處作一點簡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緒的變化。
6、每組學生發(fā)一只木琴,讓學生邊敲邊感受速度、力度的變化,讓學生初步了解漸強、漸弱的概念,啟發(fā)學生感受強、弱、快、慢的變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緒、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邊聽,一邊請學生敲擊木琴,表現(xiàn)小騎兵騎著馬過來,又漸漸遠去。
二、學唱歌曲。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做了小海軍,今天我們來學習做一下解放軍好嗎?
2、請學生上臺表演解放軍。(播放歌曲《學做解放軍》)。
3、出示歌曲譜例在相同的節(jié)奏下做標記。(解決附點節(jié)奏)。
在模仿喇叭聲處,用小喇叭標記。
4、師:讓我們一邊吹喇叭,一邊學唱這首歌曲。
5、學會歌曲后,抬頭挺胸行進,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勢來演唱這首歌。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聽辨和嘗試敲打木琴,幫助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產(chǎn)生的不同音色,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和探究音樂的興趣。歌曲學習采用適用于低年級的圖畫標記,讓學生在模仿和體驗中學習。
小學五年級音樂《理解多好》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體驗,能較準確地理解、表現(xiàn)本單元音樂作品的情緒與意境。
2、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小雪花》、《冬媽媽和麥苗苗》,能背唱《過新年》,并能較流利地模唱《過新年》的歌譜。
3、通過欣賞《乘雪橇》,能從音樂中初步感受冬季的異國風情。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師生問好。
三、導入新課。
自己創(chuàng)編節(jié)奏朗讀:過新年,喜洋洋,敲鑼打鼓鞭炮響。獅子舞,雪人唱,祝愿祖國更富強。
四、學唱歌曲《冬媽媽和麥苗苗》。
2、聽錄音范唱,邊聽邊按三拍子緩緩晃動身體,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3、聽老師跟節(jié)奏朗讀歌詞。
4、聽老師范唱,請小朋友用打擊樂器伴奏。
5、跟琴輕聲哼唱歌詞(提示學生盡量唱完四小節(jié)后再換氣,以免破壞旋律的連貫性)。
6、試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比較,哪種比較適合該歌曲(柔和)。
7、有感情的演唱(啟發(fā)學生唱出對雪花的贊美之情)。
8、自編動作,邊唱邊舞。
五、欣賞《乘雪橇》。
1、初聽全曲,不揭示曲名,要求學生專注聆聽,并閉上眼睛隨音樂展開想象。
2、揭示曲名,復聽,找出重復最多的地方。感受音樂的力度變化。
3、再聽,體會樂曲所表現(xiàn)的人們歡樂的心情。
六、小結。作業(yè):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有關“雪”的音樂作品。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四年級人教版美術全冊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13篇)
- 2023年美術四季教案(優(yōu)秀17篇)
- 2023年新郎婚宴致辭(大全14篇)
- 2023年音樂教案渴望春天(通用14篇)
- 最新幼兒雨滴美術教案(通用11篇)
- 化學鍵教學設計思路(優(yōu)秀10篇)
- 2023年歌唱比賽開場白(匯總19篇)
- 最新新課標下的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匯總11篇)
- 重陽節(jié)活動的主持詞(大全15篇)
- 2023年大班音樂蛀蟲和牙齒教案 大班音樂大戰(zhàn)蛀牙蟲教案及反思(十二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